“神药”二甲双胍可将新冠后遗症风险降低42%,或成首个预防长新冠药物

更新时间 2023-03-16 15:58:42

继抗衰老、抗炎、抑制肿瘤生长、促进毛发生长、减肥、心血管保护等多项新发现后,二甲双胍这个老牌降糖药近日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

3月6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预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四盲、平行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研究显示,有着“神药”之称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以使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42%,如果在症状出现后4天内服用二甲双胍,新冠后遗症风险可降低高达63%。

一旦该研究论文通过同行评审,二甲双胍将成为首个被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可用于有效预防长新冠发生的药物。

这项研究招募了1323名年龄在30-85岁之间的超重或肥胖成年新冠感染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体质指数(BMI)中位数为29.8,56%为女性,其中7%为孕妇,新冠症状出现时间<7天。其中1125名患者统一参与长新冠随访研究,并在随后的第180天或更长的时间,完成了至少一次调查随访。

通过随机分组,二甲双胍组564人,安慰剂对照组561人。二甲双胍的服用时间为两周,用量为:第1天500毫克,接下来4天500毫克每天两次,剩余的时间是每天上午500毫克,下午1000毫克。

△研究流程

从症状出现到开始使用治疗药物的中位天数为5天,47%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天或更短时间内开始服用药物。最后,95%(1070/1125)的患者完成了至少9个月的随访,8.4%的患者被诊断为长新冠。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新冠感染患者、调查人员、护理人员和结果评估人员均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这也就是所谓的四盲。

研究结果显示,在300天的随访期间,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长新冠的累积发生率为6.3%,而安慰剂组患者为10.6%。二甲双胍治疗可将长新冠发生风险降低42%(HR=0.58)。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症状出现后<4天内开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长新冠发生风险降低可达63%(HR=0.37);症状出现>4天使用二甲双胍,长新冠发生风险降低36%(HR=0.64)。

△二甲双胍对长新冠发生风险的影响

总体而言,该研究数据支持临床实践中推荐二甲双胍用于预防长新冠的发生,且症状出现早期开始使用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数据是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记录所得,并且研究样本中大约50%接种了疫苗,因此研究结果更接近新冠大流行时期的实际情况。

不过,这个研究也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入组人群是30-85岁的超重或肥胖人群,BMI正常或30岁以下的人群不在研究之列;其次,在急诊接受治疗或者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也不在研究之列。所以,二甲双胍对这两个群体是否有一样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研究虽然发在了《柳叶刀》的预印本上,但是目前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所以这一研究结果还不能指导临床治疗。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所长Eric Topol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二甲双胍价格廉价、安全性极高,在得到了这项以金标准方法的验证后,有可能改写临床实践。

 

不过,针对该研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周叶斌持有不同态度,“该研究里,长新冠(的诊断标准)是获得医生确诊,不过现在诊断长新冠的标准没有统一,试验里等于连统一的长新冠症状标准都没有,这会让试验里的长新冠异质性更高。二甲双胍作用机理再复杂,能覆盖各种长新冠的不同病理机制吗?我个人比较怀疑。”

周叶斌表示,“因为便宜安全,二甲双胍经常被炒作成神药。它的一些神奇作用被提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可到现在被反复验证的有哪些呢?现在真正被认可并运用的还是(只有)降糖。这更加提醒我们要警惕类似的神药宣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庆提醒,“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是明确的,其他作用还有待临床数据的总结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建议广大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

参考文献:

Bramante C, Buse J B, Liebovitz D, et al.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COVID Over 10 Months: A Multi-Center, Quadruple-Blind, Parallel Group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