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3.15打假糖尿病谣言!这些谣言别再信了!

更新时间 2023-03-15 16:39:15

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糖尿病可以根治?喝酒可以降糖?今天3.15,一起来打假那些糖尿病谣言吧!

谣言1:糖尿病很多人都有,不是什么严重的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全身器官和血管,并发症多达100多种。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2%,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有急性心血管疾病(心梗、心衰),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感染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小看糖尿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谣言2:糖尿病治疗只需要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若只将血糖控制平稳,而血压、血脂水平仍较高的话,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仍较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绝不仅仅是降血糖,还应监测血压、血脂,使其控制稳定,并做到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尽量使体重达标,戒烟戒酒,保持身心舒畅,全方面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谣言3:降糖越快越好

许多患糖友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或发现血糖较高时往往情绪较为紧张,为了将血糖迅速降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更容易矫枉过正,诱发低血糖。而一般情况下血糖升高是逐渐发生的,初期往往不易察觉,一旦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察觉到症状时血糖升高可能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如果此时迅速将血糖降至正常,人体可能无法马上适应。血糖达标并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目标,安全、稳步降糖才是关键。血糖控制在于不造成低血糖的情况下,持久、稳定地将血糖控制达标。

谣言4:糖尿病是爱吃糖或甜食引起的

糖尿病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但遗传因素的影响有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等。

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以有效利用,血糖也不会升高。反之,若因多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则少吃甚至不吃糖,也会有糖尿病的发生。想不得糖尿病,只少吃糖和甜食肯定是不行的。

谣言5:糖尿病可以根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根据目前医疗水平尚无根治手段,所有打着“根治”糖尿病的偏方都是骗人的。但是糖尿病初期经过正规强化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也就是所谓的“蜜月期”。“蜜月期”时间短则几个月,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可通过饮食、运动或仅用小量药物可使血糖控制达标。另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减重等干预可逆转疾病。

谣言6: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市面上各类“无糖”、“0糖”、“无蔗糖”、“代糖”产品层出不穷。首先无蔗糖≠无糖,无蔗糖可以理解为未添加蔗糖,但并不代表该食品中不含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其他糖类。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规定,每100g固体或100ml液体食品中含糖量不高于0.5g就可以称为0糖食品,可见0糖食品并非我们字面理解的完全不含糖分。

还有我们常听到无糖饼干、无糖月饼等无糖食品,这些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等精制糖,但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降解转化为葡萄糖,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

谣言7:不吃主食可以更好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饮食是基础,“不吃主食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控制饮食并非一味地忍饥挨饿,而是在保证基本生理需要前提下,合理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如果长期进食太少,会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还容易发生低血糖,进而导致血糖波动幅度增大,造成更大危害。

谣言8: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和水果

肯定不是!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总量,这些还是可以适度摄取的。但切记千万不要吃多,可作为加餐,放在两次正餐之间食用。可优选升糖指数较低(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草莓、哈密瓜、桃等。

谣言9:喝酒可以降血糖,可以长期喝酒

某些患者少量饮酒后确实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成为可以长期喝酒的理由。糖尿病人饮酒会可导致低血糖,尤其当空腹饮酒时。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者。低血糖危害更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酒精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长期过量饮酒显著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痴呆等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最好忌酒,若无法做到,一定少饮。

谣言10: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确实要更大一些,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带越长,离糖尿病的距离就越近。但这并不等同于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如果瘦人有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一样可能患糖尿病。而且患糖尿病的瘦人不在少数,糖尿病更青睐胖子,但对瘦子也不嫌弃。预防糖尿病,人人有责,无论胖瘦 。


谣言11: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不会得2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患者中确实大多为1型糖尿病。但近些年罹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常进食高脂肪高糖类高热量快餐食品和大量含糖饮料、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或玩游戏、活动少、肥胖等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已成世界上很多国家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各国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

谣言12:血糖高无症状就可以不吃药

这大错特错!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糖,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促进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糖尿病的危害就在于并发症。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死角。糖尿病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而非缓解症状,即使症状缓解,仍需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属于预防性治疗,是着眼于未来的治疗。

谣言13:血糖降下来就可以停药

很多患者觉得血糖降下来就能停药,请糖友们应该牢牢记住,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 经过药物治疗血糖平稳后,是否停用或调整,应在保证血糖长期达标的前提下,在良好饮食、运动配合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糖友的情况进行调整。擅自停药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或反弹,造成更大的危害。

谣言14:漏服药物要马上补服

降糖方案制定后,患者应坚持服药,一旦出现漏服药物情况,不要盲目补服,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从而服药时间也不同。可以监测当时的血糖情况酌情处理。

餐中或餐后发现二甲双胍漏服,即刻按原量补服,餐后很久才发现漏服,可根据下一餐前血糖水平补服原来剂量。

如果漏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可按原来的量随时补服。

早午餐漏服格列奈类药物,即刻原剂量补服,若晚餐后发现漏服,为防止夜间低血糖,不要补服,可适当增加运动。

餐中发现漏服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立即补服,餐后很久才发现漏服则不要补,增加运动即可。

餐前漏服磺脲类药物,可餐后即刻补服,如餐后一段时间才发现漏服,则根据下一餐前血糖水平,决定是否补服原量。

谣言15: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血糖会升高,正是因为体内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为此,打胰岛素可以起到补充、替代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衰竭不能分泌胰岛素,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型糖尿病虽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当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物禁忌症时,仍需要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胰岛素是“救命良药”,而不是“上瘾毒品”。


谣言16:胰岛素无不良反应,全部用胰岛素降糖

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是,使用胰岛素,尤其是不规范的注射,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短期视力模糊、过敏、水肿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合理使用胰岛素。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如果有需要,联合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既能最大程度减少用药量,也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起到协同用药效果,从而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和个体健康。

谣言17:平时监测血糖只需监测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以往化验血糖多要求空腹,而在糖尿病早期往往餐后血糖升高在先,空腹血糖升高在后,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同时,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对糖友来讲,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血糖。


谣言18:没有症状就不用测血糖

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不完全一致,只凭感觉是不准的,有时血糖已经很高了,但是身体却没有不适;有些患者低血糖也没有症状,可直接出现意识丧失,导致意外。

关于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

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系出“人民健康家庭系统工程”,属于“四大系统工程”之一的“有序生命信息场工程”。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运用“钱学森系统学原理”,由好安森首席科学家何月蓉院士团队领衔科研攻关,倾尽心血打造,是“中医现代化”成果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