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4-07-05 11:01:14
近日,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美国Cedars-Sinai医疗中心等的研究人员在J Am Coll Cardiol.上发布了题为“Sex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的研究结果。研究指出,尽管男性和女性均能从定期的体育运动中获益,降低全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但女性能从相对较低的运动量中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具体而言,女性仅需约140分钟每周的中至高强度运动即可达到与男性300分钟相似的健康效益。
这项研究共纳入412413名参与者,其中54.7%为女性,14.4%为黑人,18.4%为西班牙裔,平均年龄为43.9±16.6岁。随访期间共有39935例全因死亡(每1000人年8.1例),其中包括11,670例心血管死亡(每1,000人年2.4例)。
性别差异:01. 有氧体育活动相关的全因死亡率
在整个研究队列中有32.5%的女性和43.1%的男性经常进行有氧体育活动。女性和男性的定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150分钟/周)参与率分别10.3%和15.2%,定期剧烈强度体育活动(≥75分钟/周)参与率为28.3%和38.9%。就女性而言,与不运动相比,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使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4%。对于男性而言,与不运动相比,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5%,男性的这一获益程度明显低于女性。
表1:按性别划分的身体活动与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接着,在整个队列的剂量依赖性分析中,中等至剧烈强度体育活动(MVPA)对全因死亡率的益处也存在着性别差异。这里简要解释一下,MVPA是指能够显著提高心率、增加呼吸频率,并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的运动、活动。其中包括:中等强度体育活动,通常指的是那些让人心跳加速、呼吸加深但仍能保持交谈的活动。例如,快步走、跳舞等,这类活动大约相当于最大心率的50%至70%之间。而剧烈强度体育活动则是指会让心跳和呼吸显著加快,以至于很难进行连续对话。它可能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上坡或是进行有氧健身操等。剧烈强度活动一般对应最大心率的70%以上。
综合结果显示,当MVPA达到300分钟/周时,健康益处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稳定。区分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在MVPA 300分钟/周时获益最大,全因死亡率降低18%。而女性在MVPA 140分钟/周时就获得了相似的获益程度,并且随着MVPA 分钟/周的增加而继续受益,直到达到最大获益,即达到300分钟/周时危险性降低24%。
当观察剧烈强度体育活动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时,性别差异也十分显著:参与110分钟/周剧烈强度体育活动的男性获益最大,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19%;相比之下,女性需要57分钟/周的剧烈强度体育活动便可以获得与男性相同的益处。
图1:与MVPA相关的全因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02. 与肌肉强化活动相关的全因死亡率
队列中共有19.9%的女性和27.8%的男性表示会定期进行肌肉强化运动,其中女性的次数(平均0.85次/周)少于男性(平均1.25次/周)。与不运动相比,定期进行肌肉强化运动的男性死亡风险降低了11%,女性的死亡风险降低了19%。这里可以看出,肌肉强化活动所带来的健康获益,女性亦大于男性。
在剂量依赖性分析中,男性每周进行3次肌肉强化运动可带来最大益处,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4%;而女性每周只需要进行一次肌肉强化运动便可带来同等或更大益处。与男性相比,女性每周进行3次肌肉强化运动可使全因死亡率相对降低2倍。
03. 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心血管死亡率
在心血管死亡率方面,与不运动相比,定期进行有氧锻炼可使男性风险降低14%,女性风险降低36%。同样,与不运动相比,定期参加肌肉强化活动可使男性心血管风险降低11%,女性心血管风险降低30%。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都能通过规律运动显著降低全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并且,女性展现出一种更惊人的效率:仅仅140分钟每周的中至高强度运动,就能与男性300分钟的运动效果媲美。
因此,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以往“一刀切”的运动推荐模式,也为如何针对性别差异来优化运动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鼓励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更加精准地定制个性化运动计划,以达到最佳的运动健康获益。
关于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
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系出“人民健康家庭系统工程”,属于“四大系统工程”之一的“有序生命信息场工程”。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运用“钱学森系统学原理”,由好安森首席科学家何月蓉院士团队领衔科研攻关,倾尽心血打造,是“中医现代化”成果产品之一。
参考文献:
Ji, Hongwei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 83,8 (2024): 783-793. doi:10.1016/j.jacc.2023.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