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平院士重磅研究:我国195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约1/5威胁视力

更新时间 2023-07-27 15:42:18

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静教授共同通讯,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重磅研究成果。

该研究基于中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全国性研究数据库,首次报告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同危险分级在总人群及不同特征人群的患病率。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约有1950万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R,其中约1/5处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TDR)阶段。

1950万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其中约1/5威胁视力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18~74岁的糖尿病患者中,DR总患病率为16.3%。整体来说,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组患病率显著高于达标组。 

其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病率为0.75%(95%CI 0.64%~0.86%),VTDR患病率为3.2%(95%CI 2.9%~3.5%),包括2.3%的严重非增殖性DR、0.64%的增殖性DR和0.54%的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CSME)。 

据估计,在我国确诊糖尿病的成年人中,大约1950万患有DR;380万患有VTDR。

此外,研究在多层面系统地分析了与DR及其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除代谢控制、地域、病程外,DR和VTDR的患病风险还与教育、家庭收入和多种饮食习惯均有关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 

贾伟平院士表示,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多为隐匿和无症状,但如果不尽早识别并积极干预,它可以快速进展到VTDR,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视力受损。 

研究表明,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视网膜病变患者。我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居世界第一,巨大的糖尿病患者基数,意味着具有更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是正值壮年的工作年龄人群视力受损及导致低视力和失明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0~15年发生视网膜病变。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病程的延长,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视网膜病变。也就是说,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病程不断延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增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尤为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主要的病理改变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和静脉串珠以及新生血管。根据散瞳以后使用检眼镜检查,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大类,即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共有Ⅵ期: 

期微血管瘤有小的出血点;

期出现了硬性渗出;

期主要表现的是棉絮样的软性渗出;

期的病变出现了新生的血管,玻璃体出血;

期出现显微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

期表现为牵拉性的视网膜剥离眼失明。

Ⅰ-Ⅲ期属于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Ⅳ-Ⅵ期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当前对于前3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千万不要等到增殖期,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会非常费时费力。通过早期的积极控制血糖和眼科的专科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在确诊糖尿病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应定期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如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应六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一旦确诊糖网,应根据医嘱和严重程度每几个月复查一次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