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2-01-17 10:07:32
糖尿病发生以后,糖友的饮食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专家指出,糖尿病饮食一定要合理、科学,做好糖尿病饮食工作,对于糖友病情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反之,则对糖友病情不利。以下列出糖尿病饮食13大误区,糖友一定要警惕。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
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甜食”不完全等同于“糖类”。自然界中的甜味剂,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外,还有糖精、木糖醇、山梨醇、阿斯巴糖、蛋白糖等“非糖甜味剂”。
这些“非糖甜味剂”虽可增加食物的甜度,但不会增加食物的热量,市售的糖尿病“代糖”食品,就是用它们来添加“甜”味的。所以,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吃添加甜味剂做成的食品。
要注意的是,许多“代糖食品”还是由淀粉做的,如果不控制摄入量,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有些糖友错误地认为,“无糖食品”不含糖,因此可以随便吃无需控制。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有些则是加入甜味剂(如木糖醇),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
但是,很多“无糖食品”毕竟也是淀粉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友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
需要说明的是,无糖食品没有确切降糖疗效,不能用它来取代降糖药物。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加上脂肪过量摄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有些糖友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因此就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有的糖友喝稀饭或类似稀饭的液态或半固态食物,如米汤、面糊或米粉等,可使血糖发生较大波动,因此,许多糖友不敢喝稀饭和粥。
其实糖友可以喝粥,熬粥时可选用黑米、糙米、薏米、小米、高粱米、纯燕麦片等血糖指数较低的食材,与粳米混合食用,也可以加一些杂豆。
煮粥时不要煮得太烂,稍微硬点才好,这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长,吸收的速度就相对慢了,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很多糖友都认为应该采用“饥饿疗法”来控制糖尿病,尤其是要少吃主食。人体在饥饿时,体内的升糖激素将很快升高,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而且还会自动分离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需要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排泄,久而久之,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另外,长期采用“饥饿疗法”将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机会。
所以,正确合理的饮食疗法应该是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根据糖友自身的年龄、胖瘦程度、劳动强度等情况,在不影响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前提下,以提高饮食质量为核心,适当控制饮食数量,平衡膳食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每顿主食不超过100g,不低于50g;主张少食多餐,即把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如半两主食或者一个鸡蛋)作为加餐用;可以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各种绿叶蔬菜。
临床上,很多糖友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不少糖友认为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而且糖友的这种行为,还加重了胰岛负担,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危害糖友的健康。
有时糖友为了控制好血糖就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因为这样可以少吃一颗药,其实这个做法相当不可取。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进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此外,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且一顿不吃或少吃,有时会导致下一顿食量的增大,引起血糖较大幅度的波动,更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按时、有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对糖友来说都非常重要。
烧好的菜放置2小时各种维生素就损失10%-30%,放置4小时损失将达30%-70%,回炉加热会再次受到损失。
糖友本身因慢性疾病引起吸收能力降低,维生素容易缺乏,再吃剩菜得不偿失。吃多少,做多少,不吃剩菜也不浪费。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水果中的糖分以果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葡萄糖及蔗糖,而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因此,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的前提下,允许少量吃些水果,而不必一概排斥。
各种水果的含糖量都不一样,例如,草莓、柚子、樱桃、西瓜含糖量较低(约为4%~7%),而冬枣、山楂、柿子、荔枝、桂圆、甘蔗含糖量较高(约为20%)。建议糖尿病人尽量选择那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把水果作为加餐,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将水果所含的热量计入全天总热量之内,并从主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譬如200g桔子或苹果就要少吃25g主食。但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大于7mmol/L左右)或血糖波动较大,则暂不宜进食水果,此时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作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
糖友的主要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有糖友认为,多尿是由于多饮造成的,所以应该控制喝水量,甚至以饮水多少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高血糖有高渗利尿作用,所以糖友多尿,由于尿量多,失水多,体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口渴症状。
口渴想喝水是人体保护性的生理调节,中老年及长期血糖升高的患者,口渴中枢不敏感,因而口渴症状不明显,但体内脱水症状仍存在。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物质排出,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
如果糖友节制喝水,缺水状态会更加严重,血液浓缩,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正确做法:糖友平均每天大约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除了饮食中含有的部分水分外,还有1600~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补充。糖友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不宜选用可乐、雪碧等含糖饮料。
许多糖友以血糖生成指数(GI)值作为选择食物的唯一“金标准”,认为凡是GI值低的就是好的,尽可以放心食用;凡是GI值高的就是不好的,绝对不能吃,甚至以选择低GI食品来代替平衡膳食原则。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GI概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数值仅仅反映了食物本身的特性,并没有考虑一日总热量的控制及各类食物的搭配。事实上,食物中各种成分的配方(是否含有谷物或纤维、酸度等)、食物加工技术等都可影响GI数值。而且,不同食物混合进食后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而GI表所列的数据不能体现各种搭配的结果。
此外,不同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可比性,不能说血糖生成指数为18的大豆比血糖生成指数为40.8的老年奶粉好。还是应该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按比例选择GI值低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含膳食纤维较多的低GI值蔬菜、水果,控制每日总热量。如果特别喜欢食用某些高GI值的食物,就要搭配食用低GI值的食物,这样既可以使食物多样化,又能有效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