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然糖代谢:如何在享受甜食的同时避免增重和高血糖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34:50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grative single-cell characterization of a frugivorous and an insectivorous bat kidney and pancreas”的论文,这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果蝠为何食用大量糖分而不影响健康”的神秘一角。

果食性,就是以水果为主要饮食也能很好生存的能力,拥有这一能力使得哺乳动物得以扩展其生态位,果蝠就是其中一个展现果食性的群体,从生理和分子适应性变化上看,适应以水果为主的饮食需要多重形态学和代谢方面的适应性变化。这包括感觉适应性的提升,如增强的视觉和嗅觉,以及形态适应性,包括头骨、舌头、小肠、肾脏和胰腺等器官的变化,还有代谢适应性的调整,包括转运蛋白的损失和增加的活性。

果食性带来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高血糖水平,可能导致糖尿病。果蝠在迅速控制高糖水平方面表现出色,尽管它们摄入的糖分比非果食性蝙蝠更多,却能更快地降低血糖。因此果蝠的胰腺对葡萄糖和胰岛素表现出高度敏感。此外,水果富含水分,但相对贫乏电解质如钠和钙,因此果蝠的肾脏必须做出多种调整来进行适应。因此,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果蝠的胰腺和肾脏功能的特殊性。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运用整合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单细胞ATAC测序(scATAC-seq)技术,对昆虫食蝙蝠和果食蝙蝠的成年个体进行了研究,旨在识别与果食性适应有关的肾脏和胰腺中的细胞群、基因和调控元素差异。研究人员总计分析了来自八只昆虫食蝙蝠和七只果食蝙蝠的34,696个细胞,同时建立了一个跨物种的整合分析框架,利用人类和小鼠单细胞肾脏和胰腺标记物对细胞类型进行了注释。


图一:蝙蝠肾脏的 scRNA 和 scATAC 联合分析

上图所示的就是代表性的演化树,展示了蝙蝠果食性的演变。图中的甲虫表示以昆虫为食的谱系,香蕉表示以水果为食的谱系。数字单位为百万年。

图二:蝙蝠胰腺关节scRNA和scATAC谱分析

作者团队的研究揭示了食虫蝙蝠和食果蝙蝠在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方面的差异。在果食蝙蝠的肾脏中,更多的集合管细胞被观察到,并发现与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如图二所示。而在果食蝙蝠的胰腺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相对更少的外分泌细胞,以及与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响应有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三:两种蝙蝠肾脏和胰腺细胞组成、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差异及其与人类糖尿病的关系 

通过单细胞ATAC测序的转录因子(TF)分析,作者发现了两种蝙蝠的饮食类型之间TF结合位点的差异。简单来说,研究结果表明,果食蝙蝠的肾脏和胰腺表现出了许多糖尿病的特征,例如肾脏中钾的排泄、糖的生成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以及胰腺中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和高血糖。

在果蝠中,胰腺和肾脏的组成正在不断演变,以适应它们的饮食。胰腺有更多的细胞来产生胰岛素,它告诉身体降低血糖,并且有更多的细胞来产生胰高血糖素。与此同时,果蝠的肾脏在过滤血液时有更多的细胞来捕获稀缺的盐。当我们仔细查看时能够观察到,这些细胞中的调控DNA已经发生了进化,其可以打开或关闭水果代谢的相关基因。相比之下,大棕色蝙蝠拥有更多的细胞来分解蛋白质和保留水分。这些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经过调整,以适应昆虫饮食。尽管果蝠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相似,但果蝠似乎演变出了一些人类只能梦想的东西:热爱甜食却没有任何不良后果。

研究团队的Gordon说:“从实验室老鼠等模型生物中退一步,在自然界中发现人类健康危机的可能解决方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蝙蝠已经明白了这一点,这一切都存在于它们的 DNA 中,而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关于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

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系出“人民健康家庭系统工程”,属于“四大系统工程”之一的“有序生命信息场工程”。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运用“钱学森系统学原理”,由好安森首席科学家何月蓉院士团队领衔科研攻关,倾尽心血打造,是“中医现代化”成果产品之一。


参考文献:

Gordon, W.E., Baek, S., Nguyen, H.P. et al. Integrative single-cell characterization of a frugivorous and an insectivorous bat kidney and pancreas. Nat Commun 15, 1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18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