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世纪难题!Science:消除癌细胞中多余染色体可防止肿瘤生长

更新时间 2023-07-12 16:38:20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的细胞通常有23对染色体,但细胞也可能会多出来额外的染色体,也就是所谓的非整倍性(aneuploidy)。

如果我们观察正常组织,其中99.9%的细胞都有着正常数量的染色体,然而,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非整倍性,但却一直不清楚这一现象在癌症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人们一直在争论,到底是非整倍性导致了癌症,还是癌症带来了非整倍性。

近日,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携带额外染色体的癌细胞依赖这些染色体生长,而消除这些额外的染色体能够防止肿瘤形成。这一发现也提示了我们,选择性靶向额外染色体可能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能够观察非整倍性,但却无法操控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但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消除癌细胞中的整个染色体,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以这种方式操控非整倍性染色体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

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Restoring Disomy in Aneuploid cells using CRISPR Targeting(简称ReDACT)的方法,使用CRISPR基因编辑靶向清除非整倍性染色体,恢复细胞的染色体二倍性。

研究团队以黑色素瘤、胃癌和卵巢癌细胞系的非整倍性为目标。具体来说,他们使用ReDACT技术移除了1号染色体长臂(1q)的第三个异常拷贝,这是在这几种癌症类型中发现的非整倍性,其与疾病进展有关,并且发生在癌症发展的早期。

结果显示,当从这些癌细胞系中清除非整倍性后,癌细胞的恶性潜能受损,它们失去了形成肿瘤的能力。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癌细胞可能具有非整倍性依赖(aneuploidy addiction),这一名称参考了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

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为何1号染色体长臂(1q)的额外拷贝会促进癌症,他们发现,这一条额外的染色体长臂拷贝,导致了多个基因的过度表达(从两个拷贝变成了三个拷贝),进而刺激了癌细胞生长。这种特定基因的过度表达也指出了一个弱点,可能被利用来靶向治疗非整倍性癌症。

之前的研究显示,1号染色体上编码的UCK2基因是激活某些癌症治疗药物(例如RX-3117、3-Deazauridine)所必需的。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1号染色体多拷贝的细胞,由于UCK2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其比正常细胞对这些药物更敏感。

研究团队进一步观察到,这种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能够改变细胞演化的方向,使细胞群脱离非整倍性,减少癌变的可能性。他们将20%的非整倍性细胞和80%的正常细胞混合在一起,9天后,非整倍性细胞占据了上风,它们占据了总细胞数的75%。而将20%的非整倍性细胞和80%的正常细胞混合在一起后给予UCK2依赖性药物,9天后,非整倍性细胞只剩4%。

这些结果表明,非整倍性可以作为癌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非整倍性的,如果能够选择性靶向这些非整倍性细胞,就可能在对正常、非癌组织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

论文通讯作者 Jason Sheltzer 教授表示,我们对临床转化很感兴趣,正在考虑如何将这一发现扩展到治疗领域,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室现在的目标是在动物模型中验证这一发现,并与制药公司合作推进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28日,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ancer aneuploidies are shaped primarily by effects on tumour fitnes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BISCUT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染色体非整倍性缺失推动了癌症发展,而不是癌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伴随事件。

总的来说,这两项最近发表的研究,解决了一个存在100多年的世纪难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为许多癌症带来了新的潜在治疗方法和靶点。

 

关于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

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系出“人民健康家庭系统工程”,属于“四大系统工程”之一的“有序生命信息场工程”。好安森糖尿病治疗仪运用“钱学森系统学原理”,由好安森首席科学家何月蓉院士团队领衔科研攻关,倾尽心血打造,是“中医现代化”成果产品之一。


论文链接: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4521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266-3